《环境学基础》教学中的思政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09

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同学讲述 《环境学基础》这门课时,邓杨桦老师探索推进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邓老师在课程教学中特别讲到:从环境环保方面观察水电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水电做为清洁能源,为正在进行的“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碳汇,减少了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一方面,修建和运行水电站又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和栖息环境。如何看待水电站的影响,就需要用到哲学中的两面论这个方法论了。具体而言,水电站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一面,人类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积极影响,充分减少消极影响。为了加深同学的印象和现实感,同时从本专业角度出发,播放了纪录片《鹤舞长江》中的环保部分。该片讲述了我国的水电工匠们在修建巨型水电工程——白鹤滩水利枢纽的时候,积极思考,在前人从未遇见过的环境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在该次课上,邓老师把“双碳”经济、两面论、我国的新时代建设成就、大国工匠们的探索精神等思政和时政内容有机融合在了一起。这是课程思政的有益尝试,加深了同学们对课程、环境、水利、生态等内容的全面理解。

同学们表示,喜欢这样既有现实感,又有理论内容的课堂。

image001.jpg

环境工程教研室 供稿

2023.06.08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