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电视台《今日视点》栏目记者陈琪璇、李樵深入我校,实地探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育人密码。作为四川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该专业凭借"理论+实验+实践"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成为培养核工业领域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摇篮。
在核辐射探测实验室中,记者们穿上防护服,与学生共同参与放射源定位与搜寻实验。专任教师王柱现场演示了γ射线探测器的操作步骤,他表示:"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场景训练相结合,学生不仅能掌握核电站运行、辐射防护等核心技术,还能在核医学影像诊断等前沿领域一展身手。"
创新育人机制成为专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负责人、乐山市核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颜瑜成博士介绍,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创新工作室参与科研项目,近五年学生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挑战杯"等省级以上竞赛中斩获80多项奖项。"创新工作室为学生搭建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培养平台。"
产教融合战略更是为学生铺就就业快车道。核工程与核技术产业学院钟丁生老师透露,学院与中核集团旗下相关龙头企业共建"核电订单班""辐射防护班"等特色培养项目,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核电运维、核医学诊疗、辐射监测、放射卫生等领域。
核能系党总支书记鄢泽林表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核技术在清洁能源、医疗健康、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学院正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升级实验设备、深化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具有核工业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核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已形成具有鲜明核工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探秘核科学殿堂"的体验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学子正以专业报国之志,在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应用领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答卷。
来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通讯员:钟丁生
编辑:张崇棋
审核:鄢泽林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