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专业师资力量


发布时间:2024-04-17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3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全部教师均来自国内知名的重点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比60%。教师年龄、职称、学缘结构较为均合理。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果较为丰硕。基本形成以老带新,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梯队。根据专业发展规划中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两种途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专业学科建设,还聘请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华军教授、吕海峰教授、江萍副教授作为我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外聘专家进行专业建设体系及发展方向进行指导。

近年来,本专业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乐山市科技局项目、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等30余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5项,出版教材2部,自编专业教材4部;在《功能材料》、《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电源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电子设计工程》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0余项。

部分教师简介如下:

image001.jpg

黄凯,硕士,副教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从事光电检测与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近五年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6项,目前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论文1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等称号,多次获得学院讲课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等荣誉。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发表论文、专利授权10余项。

image003.jpg

张宁,硕士,副教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现从事新能源器件与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近五年主持、参与省、市、校级科研项目5项、教研教改项目3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篇、教研教改论文2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分别出版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荣获学院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学生工作者”等荣誉。

image005.jpg

胡伟霞,硕士,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从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近三年主持和参研项目5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Nanoscale、Dyes Pigm.、PCCP、Curr. Appl Phys.、Mol.Simul.等知名期刊收录,他引140余次,授权专利3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招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大学物理实验竞赛、苗子工程等10余项。

image007.jpg

桂兵仪,硕士,讲师,毕业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现从事霍尔等离子体航天推进器研究。近五年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目前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竞赛指导教师”等称号,多次获得学院讲课竞赛优秀奖荣誉。指导学生竞赛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3项。

image009.jpg

杨华军,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聘专家。中国宇航学会会员,四川省物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电子科技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光通信技术、激光雷达、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光子晶体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科研目六项(其中国家级两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七十余名。对"宽频带吸波材料等效电磁参数计算"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电子激光”,“Optics communications”、OPTIK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五十余篇(SCI,EI收录)。长期从事大学本科《数学物理方法》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并积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长期从事研究生《光学系统CAD》,《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课程教学和研究生特别培养计划建设。

image011.jpg

吕海峰,博士,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聘专家。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工作,在Phys.Rev. B、Appl. Phys.Lett.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被SCI引用100余次。为Phys.Lett. A、Nanoscale Res.Lett.和《半导体学报》等杂志的审稿人。主持科研项目3项。(1)介观量子器件中的电流交叉关联研究,来源自然科学基金,2011.01-2013.12;(2)激光辐照下熔石英元件损伤阈值研究,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01-2011.12.;(3)若干量子结构中的自旋输运研究,来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01-2012.12.。

联系我们